沉浸式治癒展覽:香港藝術館「尋香記」 古今藝術家以「香」對話 多場工作坊講座體驗芳香文化
現代人都認識到香氣可以主導情緒,改變人對空間的感覺,可能你平日都有使用香薰、燃燒香草,甚至在洗衣時使用帶香味的洗衣劑。但「芳香」文化不是現代人專利,人類有意識製作和使用香氣的歷史,已經有數千年以上。古人用香其實非常講究,不但會插戴香花、沐浴香湯,更會以香爐薰衣,甚至以香木建屋,而隨身的香囊在古代更常被用作定情信物。正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:尋香記——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」就以中國古代器物和書畫帶大家遊歷千年尋香之旅,一齊去「香埗頭」睇展覽啦!
今次展覽是由香港藝術館與上海博物館攜合籌劃,展出上海博物館109組國家級文物,以及香港藝術館收藏的51組珍品,從中國如何使用傳統草木及舶來香料,到古人貼身使用的香具、宗教祭祀中的器物文化,還有宮廷的高級珍品,以四個主題貫穿香文化的歷史與藝術。館長更強調這是「非一般」的文物展,透過香氣、音樂、意象式投影等,為參觀者從視覺、聽覺和嗅覺營造沉浸式觀賞體驗。
展覽整個氛圍以不規則的曲線設計,配合變幻無定的裊裊爐煙;入口處的漢代「鳳踏龜座博山爐」背景特別加入了精心設計的動畫,重現古代仙山「博山」被香煙繚繞的仙氣感覺;四個展區亦各自有專屬背景音效,如「草木芳馨」有鳥鳴配合來自大自然的香材主題、「彼岸天香」則有莊嚴的頌缽聲;館方更找來藝術家鄭志堅為四個展區調配獨一無二的香氣,例如以人蔘、麝香、廣藿香等香材調製而成的文人香,氣味含蓄淡雅,令人難忘!大家可以從懸吊式香味裝置,以嗅覺感受不同主題的氛圍。展覽到處都隱藏以上的心思和細節,等待大家慢慢發掘。
四個展廳各設有懸吊式香味裝置,散發為襯托主題而調配的香氣,非常有心思。
年輕藝術家與古物對話
幾千年「香」的歷史,交織出現代和古代人的生活通感,「尋香記」更特意邀請了三位本地藝術家以全新的裝置藝術回應展覽,以傳統工筆、現成香材及電子裝置展開跨時空的對話。
【歡迎帶走 時間的氣味】
鄭志堅不止參與了展廳的調香工作,亦把展覽同層的落地玻璃打卡點升級,變成大型作品《讓香味刻劃時間》。藝術家以窗邊高低排列的香材製造海浪視覺,像穿過時光隧道重回「香埗頭」。
作品還兼顧了教育功能,以百子櫃展示近50種香材,包括由上海博物館借出,在抹香鯨消化系統中產生十分珍貴的龍涎香。「希望市民好奇地打開一個又一個抽屜,發現和認識各種意想不到的香材。」鄭志堅更希望市民可以帶得走氣味,他以晨、晝、夕為靈感調配了三種香味,「早上的香味相對清新提神、下午較為放鬆,晚上則比較幽香,大家可以用特製裝置將喜歡的氣味留在卡紙上帶走。」
近50種常見的香草及香料都收藏在兩組百子櫃內,讓充滿好奇的市民隨意翻找。
【我城拾香 走進巨型書畫卷軸】
草木是從古至今的重要香材,展覽內亦展出了兩幅十香圖,一幅是清初金農的水墨寫意畫卷,另一組是晚清居廉的設色金箋小品,擅長中國工筆畫風的藝術家卓家慧的《拾香圖卷》正是回應了以上作品。她挑選了十種在香港常見的香花香木,如白蘭、雞蛋花、土沉香、檀香、油甘子等,繪畫了屬於香港的「拾香圖」。
「『拾』除了是數字,也有撿拾的意思。」她把傳統長卷放大成巨型裝置,除了繪有十種植物,也加入了小品畫作,展出從生活體驗、童年回憶或文學作品擷取靈感的創作,還有不斷變化的投影語錄,裝置結構中亦結合了舊香港的經典水磨石和紙皮石材質,「希望為傳統書畫中『書』、『畫』、『印』的觀賞方式帶來新的體驗,讓觀眾一邊圍繞作品,一邊拾取或喚起有關這個城市的有趣細節。」
【水滴石香? 雨天的治癒時光】
焚燒草木不止能製造香氣,飄向空中的輕煙亦讓人類首次得到天地連接的感悟。藝術家蘇詠寶代入古人的感悟,找到另一種連接天地的味道——雨水。「嚴格來說並不是雨天的味道,而是雨水打在地上不同材質而濺起的氣味粒子。」
雨水打在石頭上蒸發的瞬間叫蘇詠寶非常入迷,於是她用立體打印製作了金屬石頭,再放於不同的玻璃罩內,每隔十多秒即有水滴從上方準確地打在「石頭」上,由於內藏發熱線,所以水滴能迅速蒸發,帶來不期而遇的視覺和音樂感的驚喜。「這是在地球不同角落不斷循環發生的奇妙moment。」而她就把這個moment帶入室內,並凝縮在雙掌大小的一塊「石頭」上,「即使到了現在,我每次看到都依然十分享受這個神奇的一刻。」《雨水的味道》還包括內藏雨水打在城市不同物料聲音的海螺,以及水滴和浮空火焰的微觀錄像,把我們經常忽略的、大自然的神奇「表演」重現眼前。
Comments